农业部副部长于康震在江苏南京召开加快推进畜禽粪污资源化处理专题座谈会时强调,要“旗帜鲜明推进畜禽粪污资源化处理”。做好粪污处理,不能全部都推给猪场来完成;除了拆迁,国家也应主动引导中小散转型。粗放的畜禽养殖被认为是中国农业面源污染最主要的原因。养猪场首当其冲,在生猪养殖过程中,粪便处理不当产生的污水极易造成水源污染。
1、“现状:畜禽粪尿利用率低,农田不足以吸纳畜禽粪尿”
正如行业专家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教授刘学军所言,中国并不像北美、欧洲,有较大块的农田与养殖场配套。“我们国家的农田和养殖场是分离的,比如养殖企业有十亩耕地,但养了1000头猪。猪的粪尿要完全还田,按照环保标准,需要约500亩耕地,那么这十亩耕地根本不够。”农村土地零散承包分布,不易协调统一,且无法使用大规模机械化处理,大范围粪污还田处理受到限制。畜禽粪尿利用率低,积压量大,没有足够耕地消纳养殖产生的粪污,是造成粪污向自然环境中排放的主要原因;同时畜禽粪便本身含有大量的营养物质,不能及时加工处理和合理利用,会腐败变臭,影响环境。
2、“治污政策不断加码,畜禽环保压力加大”
3月31日,农业部发布《重点流域农业面源污染综合治理示范工程建设规划(2016-2020年)》的通知。洞庭湖、鄱阳湖、太湖、海河流域、松花江、淮河、三峡库区、丹江口库区、巢湖、洱海等十大湖泊确定为重点整治区域。这是继2016年11月《“十三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的通知》中提出在2017年底前关闭或搬迁禁养区畜禽养殖场(小区)之后的又一政策加码举措。
3、“环保带来的成本上涨抬高了生猪养殖门槛”
除了拆猪场直接削减存栏量外,环保带来的成本上涨也抬高了生猪养殖门槛。新希望六和董事长刘畅表示,公司新建养猪场项目的环保投入占整个项目投入的12%-15%,包括污水处理设施、有机肥加工、病死猪处理和管网建设等。体现到养猪成本上,环保工程硬件投入和运行费用约占到一头断奶猪完全成本的16%左右。在环保政策持续推进下,生猪养殖产业准入门槛和养殖方式的要求越来越高,仅饲养成本提高就将极大增加散户养殖的负担,环保政策加码将加速不合格散户的退出。
4、“环保重锤下,中小型养户转型迫在眉睫”
就目前国内养殖结构来看,中小散养户比重仍占居高位,短期内仍占一席之地。只是随着环保排查的不断加码,高污染、低效率的中小散户被清退也将不断加速,中小散生存空间极度压缩。虽然养殖政策导向是拆小扶大,但我们要明确的是,规模养殖跟散户养殖并不是对立的。很多散户留言表示,如果没有政策的扶持,规模场和散户孰强孰弱还说不清。长远来看,规模场确实会接替散户成为养猪业主流,但散户更加灵活,转型后也大有可为。事实证明,过去的“自繁自养”的自给自足养猪模式已经不能适应产业需要了,低效率的生产也会被淘汰。中小型养猪场(户),在时代的潮流下,应主动转型。
5、“中小猪场转型的几点建议”
(1)如果有专业化的猪舍还有一片耕地,那就适合走家庭农场的路线,走种养结合之路;(2)如果你没有耕地,处于禁养区,也不是没有退路,国家给划定的养殖区域,可以成立养殖小区,也可以组团形成合作社(降成本),形成小区规模养殖也便于统一治污;(3)如果你有猪舍,没有资金,养猪不受政策制约,想从事养猪,“公司+农户”可能会适合你。此外,专业化即专门从事某一个或多个环节的生产,如专业育肥和专业养母猪、卖仔猪,也可能是个趋势。
环保势不可挡,我们应该在抱怨的同时去思考关于自我调整的方法;国家鼓励规模猪场发展的同时,也不能把散户的希望全部扼杀。对于大部分猪场来说,在意识上、资金上、技术上、资源上都相当缺乏,并不具备独立完成粪污处理的能力。做好粪污处理,不能全部都推给猪场来完成;除了拆迁,国家也应主动引导中小散转型。
文章原标题:《中小养猪场怎样转型发展才能不“下岗”?》
合作网站: 中国兽药120信息网
信息均来源网络,如果侵犯请即时联系管理员QQ:330771007
--------------------------------------------------------------------------------
相关文章
中小养猪场怎样转型发展才能不“下岗”?
中小养猪场怎样转型发展才能不“下岗”?
中小养猪场怎样转型发展才能不“下岗”?
中小养猪场怎样转型发展才能不“下岗”?
中小养猪场怎样转型发展才能不“下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