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全省上下正在全面学习贯彻省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以“四个转变”全面落实“四个扎扎实实”重大要求。农牧业作为基础产业,要在“四个转变”中主动作为,以现代农牧业转型发展新成果,为实现“一个同步,四个更加”目标出力,为生态保护尽责,为全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奠定坚实基础。为此,本报记者专访了省农牧厅厅长王玉虎。
王玉虎说,学习贯彻省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首先要牢牢把握农牧工作在“四个转变”中的新定位。贯彻落实“四个转变”新思路,必须要结合农牧实际,准确定位,主动作为。
近年来,高原现代生态农牧业虽然持续较快发展,转型步伐加快。但各种风险、各种挑战不断累积,可以说面临“四大考验”:
一是面临资源环境风险的考验。由于自然条件相对较差,与外省区相比,土地、草原等单位面积产出低。加之在城镇化、工业化的进程中,耕地等资源被征占用,部分生态环境破坏污染。如何保持持续发展,在高基数上继续稳定发展的难度在加大。
二是面临国际国内市场风险的考验。一方面,牛羊肉等主要农产品价格随着国际国内大市场因素波动大,且生产供应的季节性强;另一方面,生产规模仍然小。如何依靠资源优势、品牌优势,保持农畜产品市场稳定难度在加大。
三是面临农牧业增产农牧民增收困难的考验。这几年农牧业经济的增长点来源于强农惠农富农政策、科技创新、经营体制创新,如何进一步提升农牧民素质,提高利用农牧科技的能力,如何保持农牧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难度在加大。
四是面临提高农业比较效益的考验。一二三产业融合不足,农畜产品加工水平和转化增值率依然偏低,产业链条短,附加值不高,带动农民增收的能力弱。
王玉虎说,“四个转变”新思路从思想引领、宏观决策、现实发展等层面,不仅为解决这些制约因素和发展考验指出了路径,而且赋予了农牧业发展新任务、新要求。
第一,实现由经济小省向生态大省、生态强省转变,抓好草原生态保护责任重大。生态文明建设的核心就是保护环境,维护生态系统,而农牧业本身就是一个生态系统,是自然生态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农牧业发展首先要肩负起保护生态环境,维护国家生态安全的重要重任,推进农牧业生态、绿色发展,充分发挥农牧业环境保护和生态修复功能,努力在推动实现由经济小省向生态大省、生态强省转变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
第二,实现由人口小省向民族团结进步大省转变中,加快发展农牧业经济至关重要。青海作为多民族聚居地区,少数民族人口比例高、民族区域自治面积比重大。维护民族团结从根本上说就是要发展经济,增加各族群众收入,保障和改善民生,提高生活水平。农牧经济是民族地区主要的发展支柱。农牧部门与群众连接最紧密,在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中具有最基础的作用。要强化各项强农惠农富农政策落实,促进民族地区农牧业转型发展,推动一二三产融合,实现农村牧区经济持续稳步发展,农牧民持续增收,为青海实现由人口小省向民族团结进步大省转变提供基本保障。
第三,实现从研究地方发展战备向融入国家战略发展,农牧业要有所作为。国家战略是中央政府应对国际国内形势,分配和使用有限资源,统筹促进协调发展的总体战略概括,具有全局性、前瞻性、持续性等特征。虽然青海农牧经济在全国大局中占比非常低,但在发展生态畜牧业、草原生态保护、冷水鱼产业、高原品牌等方面,依然有优势、有突破口。加强统筹谋划,主动对接和融入国家战略大格局,既是使命和担当,更是进一步提升本地区发展水平、拓展全新发展空间的机遇和平台。农牧业应立足实际,先行一步,科学谋划和制定发展规划,积极主动对接国家战略,为青海发展全面融入国家战略发挥先导和示范作用。
第四,实现从农牧民单一的种植、养殖、生态看护向生态生产生活良性循环转变,农牧部门责无旁贷。生产发展是实现生活富裕的条件,生活富裕是发展的目的,良好的生态环境,则是实现生产发展和生活富裕的前提和保证。这一转变,是赋予农牧部门的关键责任,必须义不容辞、责无旁贷。把提高农牧民素质作为转变农牧业生产经营方式的关键,把培育新型经营主体作为重点,积极推进农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调整优化农牧业产业结构。只有把生产生活建立在环境保护和生态改善上,提高农牧业发展、生态建设与保护、农牧民生活改善的联动效应,才能实现生态保护、生产发展、生活改善三者良性循环发展。
文章原标题:《以“四个转变”新思路为引领 扎实推进农牧业转型升级》
合作网站: 中国兽药120信息网
信息均来源网络,如果侵犯请即时联系管理员QQ:330771007
--------------------------------------------------------------------------------
相关文章
以“四个转变”新思路为引领 扎实推进农牧业转型升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