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兽药原料·报价中心 | 新闻·快讯 | 会展·展会 | 政策·法规 | 技术·标准 |
 
新 闻 搜 索

分 类 排 行
四川已通过兽药GMP验收企
氯胺酮原料及氯胺酮注射液管
山东兽药企业GMP认证全国
中药提取液掀起兽药科技革命
农业部清理兽药地方标准并要
山东筑起养禽业安全屏障
香港发现的喜鹊尸体经证实感
中美科学家称禽流感病毒变异
陕西安康霉变大米卖作救灾粮
浅谈兽药GMP运行中的质量
福建女工被确诊死于禽流感
禽流感防控进入关键期 重庆
我国畜牧业生产力的大发展和
澳大利亚:禽流感疫苗研究有
我国6种农产品将被禁止进入
当前位置: → 行业新闻    ★ 要运用多种手段促进我国渔业走出去 ★

【中国兽药120信息网】   

    

 

 

     近三十年来,我国远洋渔业从零起步,从小到大,不断发展,成为世界上主要远洋渔业国家之一。自1985年我国渔业“走出去”以来,运回自捕优质水产品近1000万吨,对满足人民群众需求、缓解我国陆域资源环境制约发挥了重要作用。

我国渔业“走出去”现状

一是产业规模不断壮大。目前,我国远洋渔业船队规模稳定在1600艘以上,总产量、总产值稳定在100万吨和100亿元以上,占公海渔业资源的份额从2001年的1%提高到目前的6%。其中,鱿鱼产量30万吨—40万吨,成为世界上最大的鱿鱼生产国;金枪鱼产量15万吨—17万吨,比2001年增长4倍;竹荚鱼产量从零增至最高14万吨,成为东南太平洋公海竹荚鱼的主要捕捞国;其他品种和区域捕捞产量也快速发展。

二是产业结构日趋优化。新世纪以来,我国对远洋渔业结构做了战略性调整,确定了“稳定过洋性渔业、优先发展大洋性渔业”的发展思路。十多年来,我国远洋渔业实现了从单一拖网到拖、钓、围等多种方式转变,从小型渔船向大型现代化船队转变。大洋性渔业得到了跨越式发展,2012年我国远洋渔业总产量、总产值为122.3万吨、132.3亿元,大洋性项目产量和产值比重占“半壁江山”,基本摆脱了以过洋性渔业为主导的局面。

三是资源开发能力显著增强。新世纪以来,我国远洋渔业大型渔船数量迅速增加,船舶类型更加齐全。公海作业海域进一步拓宽,开发了东南太平洋渔场,南极磷虾开发取得了实质性进展,捕捞对象从传统底层鱼类资源拓展到鲣鱼、竹荚鱼等三大洋十多个重要远洋渔业种类。超低温金枪鱼延绳钓船由2001年的41艘发展到目前的136艘,大型金枪鱼围网船从2001年的0艘发展到目前的12艘,大型拖网加工船14艘,基本实现了更新换代。2011年,我国派出5艘大型拖网加工船赴南极海域从事磷虾捕捞生产,共捕捞磷虾1.6万吨,基本实现了捕捞与船上加工同步进行,我国开发利用南极生物资源迈出了实质性步伐。

我国渔业“走出去”面临诸多挑战

    一是国际海洋渔业资源开发形势趋于严峻。国际社会对公海渔业资源的管理日趋严格,重要渔业资源的捕捞配额已阶段性分配完毕。传统远洋渔业强国从政治、海洋战略考虑,尽其所能保护既得利益,借助国际和区域渔业管理组织抑制新兴远洋渔业国家发展,同时,利用其资金、技术等优势,争夺发展空间。沿岸国相继调整渔业合作政策,不再满足于同我国以购买捕捞许可证的方式进行合作,而是要求投资建设码头、加工厂、冷库等陆上设施,协助解决就业问题,带动当地经济发展,我国企业合作成本和难度增加。

    二是生态环保问题对远洋渔业发展提出更高的要求。随着环保意识的提高,国际社会要求远洋渔船生产采取生态友好型捕捞方式,减少对海龟、海鸟等其他生物的误捕,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同时,为减少碳排放和能源消耗,也要求远洋渔船使用高效节能设备和技术,降低能源消耗,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三是我国远洋渔业装备老化,国内配套能力低。目前,我国虽拥有一支初具规模的远洋渔业船队,但船龄普遍较长、技术水平落后、生产效率低下,难以适应现代远洋渔业国际竞争。我国超低温金枪鱼延绳钓船、拖网加工船和金枪鱼围网船有50%以上的船龄超过20年;过洋作业渔船大多是上世纪七八十年代设计建造的近海船舶,其中西非作业渔船有1/3船龄超过20年;另外,虽然我国已能建造超低温金枪鱼延绳钓船等大型远洋渔船,但与之配套的捕捞设备和超低温冷冻机组还主要依赖进口。

    四是国内科技投入不足,技术支撑薄弱。长期以来,我国对远洋渔业科技投入较少,对国际渔业资源等基础调查研究不足,对主要渔业资源分布、变化规律和渔场掌握不准,难以为决策和企业开发提供依据。缺乏实施科技创新的国家级科研平台,对渔船、船用设备、网具和捕捞技术研究重视不够,成为我国与发达远洋渔业国家主要差距之一。

    五是产业链不完备,基地建设滞后。我国远洋渔业产业主要集中在捕捞生产环节,加工、物流、营销等产业链条不完善,产品附加值低。我国远洋渔业船队在境外普遍缺少综合性的渔业基地,在渔船修造、后勤补给、加工销售等方面受制于人,增加了生产成本和不稳定性。

我国渔业“走出去”的有利条件

    一是我国发展远洋渔业的比较优势继续存在。我国既拥有优于一般发展中国家的物质装备水平和技术能力,又拥有比发达国家更为丰富的人力资源和低廉的劳动力,这使得我国在争取远洋渔业发展空间的激烈竞争中具有比较优势。

    二是公海渔业资源开发利用潜力较大。中上层鱼类、软体动物和南极磷虾资源尚未被充分认识和利用,有着广泛的开发前景。国家整体综合实力的增强,为我国对外开展渔业合作提供了良好的平台。随着传统远洋渔业国家规模逐渐萎缩,我国有望填补空间,扩大公海资源份额。

    三是双边渔业合作将长期稳定发展。非洲、东南亚等欠发达区域,沿岸国渔业资源尚未得到充分开发利用,且在较长一段时间内不具备独立开发本国渔业资源的能力,需要寻找合作伙伴共同开发,我国与其有良好的合作基础,开展互惠互利渔业合作还有发展空间。

    四是优质水产品市场广阔。随着人口增长、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人们对水产品营养价值的逐步认识,国内优质水产品市场需求量和消费群体将逐步扩大。同时,发达国家对高价值鱼类的需求大部分需要靠远洋渔业供应,这为我国远洋渔业发展提供了动力。

国际经验借鉴

    世界经济发达国家或地区将远洋渔业作为战略性产业,运用政治、经济、外交等多种手段,努力维护和扩大远洋渔业资源的权益和份额,其主要举措如下:

    一是巨额补贴。据国际渔业组织统计,发达国家一直对远洋渔业进行暗中补贴,全球每年渔业补贴总值为150亿美元—540亿美元,即使按最保守的总量估计,也达100亿美元—150亿美元,占全球渔获码头交货额的15%—20%。比如日本政府每年对远洋渔业设有专项补贴,建立了规范的长效补贴和低息贷款补偿机制。

    二是国际合作取得入渔权。美国、欧盟、日本、韩国等国家和地区为争夺海洋渔业资源,多采用政府出面、企业运作的办法,通过外交谈判,由政府统一出资为企业取得入渔权。欧盟每年以渔业预算的1/3?穴约2.52亿美元?雪为远洋渔业企业支付到别国专属经济区捕鱼的入渔费。

    三是金融支持。韩国政府向渔业企业贷款和投资,对于能够完成政府规定的年出口额的企业给予优惠贷款,并逐年提高对远洋渔业生产补助和融资比例,规定对每年高于50亿韩元的贷款给予1亿美元经费支持。

    四是渔业科技支撑。日本加强与各沿岸国和国际组织之间的渔业合作,开展各种渔业资源调查。日本水产厅下属的水产综合研究中心为了日本远洋金枪鱼围网船重返印度洋作业,谋求在印度洋确立一个可持续作业的渔场,于2006年制定了为期5年的印度洋远洋金枪鱼围网渔业的探捕调查计划,在印度洋实施探捕调查。韩国整合国内的研究实力,建立了韩国海洋研究院、韩国海洋水产开发院和韩国海洋水产技术振兴院等,协调和开展远洋渔业的科学研究。

    五是渔业保险制度健全。第一是立法保障。韩国于1962年颁布了《水协法》,为渔船保险提供了政策保证。日本于1952年制定《渔船损害补偿法》,引入义务加入制,即如有2/3以上渔船所有者同意加入时,则该区域内全部渔船都必须加入渔船保险。法国则制定了《农业保险法》,对渔业实行强制性的保险。第二是再保险分散风险。日本、韩国、法国的渔船保险都由国家给予再保险支持,提高了渔业保险经营实体的信用等级。第三是保险补贴。日本、韩国的渔船保险保费都由政府出资给予补贴。

促进渔业“走出去”的政策建议

     未来一个时期,我国远洋渔业发展的重点是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远洋渔业企业,建设现代化的远洋渔业船队及布局合理、配套完善的远洋渔业基地,健全与国际渔业管理体系相适应的管理制度,远洋渔业年产量和产值稳步提升,大洋性渔业比重提高。着重构建“五大体系”:

    一是现代的物质装备体系。支持老旧远洋渔船更新,建造不受国际配额限制、符合国际或双边渔业协定的渔船及冷藏、加工运输船等辅助船,逐步建立现代化、专业化、功能配套的远洋船队。加快海外渔业码头、加工厂、冷库等基础设施建设,建立海外配套基地。鼓励远洋捕捞产品运回国内,加快市场开发力度,培育知名品牌,完善冷链物流配送和国内外销售网络。

    二是健全的政策扶持体系。一是继续延续现有远洋渔业扶持政策。包括税收减免、远洋渔业柴油补贴、基本建设投资贷款贴息政策等,加大对南极海洋生物资源开发利用项目扶持力度。二是完善远洋渔船建造资本金补贴政策。适当放宽远洋渔船补贴船型范围和比例,支持渔船更新改造,扩大渔船建造资本金补贴范围,提高补助标准,简化补贴手续。三是将远洋渔业基地建设纳入国家政策扶持范围。统筹国家对外援助政策,推动经济援助与境外渔业资源开发相结合。四是完善渔业保险制度,扩大保险品种和范围,逐步建立起以政策性渔业互助保险为主、商业性渔业保险为补充的保险体系,为远洋渔业保驾护航。

    三是有力的科技支撑体系。加强对各大洋区及主要沿岸国的管理措施、渔场资源和开发潜力的分析研究,加大对渔业资源调查研究的经费支持。增加现有远洋渔业资源探捕经费,持续开展公海和重点入渔国海域渔业资源的探捕调查,把握资源变动和渔场形成规律。加强对远洋渔船、新型渔具及船用设备的开发研究。

    四是科学的管理服务体系。完善远洋渔业管理法规,运用现代科技手段,提高我国远洋渔业管理水平。建立完善渔船船位监测系统、观察员制度及公海登临检查制度,逐步实现对我国远洋渔船的实时跟踪和监管。健全行业自律协调组织,推动企业在生产组织、渔获销售、后勤补给等方面的相互协作,提高我国远洋渔业组织化程度。

    五是完善的人才培养体系。远洋渔业发展涉及行业管理、对外交往、科研技术及企业管理等多层次、多类型的人才需求,要重视远洋渔业专门人才的培养和培训,加快培养一批懂外语、懂法律、懂经营的高层次管理人员;制定船员培训计划,加强对远洋渔船职务船员及普通船员的技能培训和安全培训,为远洋渔业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作者单位: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部“迈向高收入国家的中国粮食安全战略与政策研究”课题组,课题负责人韩俊,协调人徐小青、杜少牧)


 


合作网站: 中国兽药120信息网

信息均来源网络,如果侵犯请即时联系管理员QQ:330771007
--------------------------------------------------------------------------------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文章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使用帮助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客户热线:010-82833660 传真:010-82833645 邮箱: 330771007@qq.com
Copyright © 2005-2008 Syyl.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京ICP备06046647号
 厂房出租     兽药120信息网 博亚华 中国兽药信息网 中国畜牧原料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