蚌埠市地处黄淮海平原为中心的中原农区,良好的自然条件和丰富的饲料资源促进了养牛业的快速发展,因盛产优质黄牛,蚌埠等皖北城市和山东、河南、河北等地形成了扬名全国的黄淮海肉牛带。
上世纪80年代初,固镇县任桥镇老任桥集的回民凭借着传统的屠宰牛羊手艺,靠肩挑背扛扒火车,把“固镇老任桥牛肉”带到了南京市场。30多年过去了,有着“买全国卖全国”之称的蚌埠人将东北等地的优质黄牛带到了江浙等沿海市场,肉牛产业成为叫响长三角的名片。
但当下,农村劳动力转移,肉牛养殖散户锐减,牛源不足,养殖环节利润空间受到挤压,屠宰加工企业生存艰难,蚌埠肉牛产业的突围战应该如何打响?
市场缺口亟须上游补给
春节过后,“牛魔王”终于放慢了脚步,连涨了几十周的牛肉价格环比小幅回落,但仍比去年同期贵了四成。去年,我市牛肉零售价格一直在“爬坡”,每斤售价由原来的20元上涨到今年春节期间的超过30元。目前,牛肉价格仍然在每斤27元—28元之间徘徊。
在市民大呼心疼的同时,淮上区小蚌埠镇山香村养殖户王现成却正体会着价格上涨的美妙滋味:价格高企,劳动力锐减,规模肉牛养殖正经历着巨大的市场先机,今年在架子牛上涨40%的情况下,每头育肥牛的纯利润冲到了4000元的高位。近期牛肉价格为何一路上涨?在养牛业摸爬滚打了十几年的王现成认为,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牛源紧张。
养一头牛一年还不如打工一个月挣得多,养殖利润空间不断压缩,比较效益低让相当一部分养殖户放弃养牛。市畜牧兽医局局长戴金路分析,比较效益低,养殖周期长、风险大、繁殖系数低,这些都导致农民养牛积极性越来越低,养牛农户、养牛总量双双下降,对肉牛产业的根基已经构成了潜在威胁。
规模养殖日渐成为趋势
“原来一家一户养几头牛,除了下牛犊子能卖钱外,更多的还是为了种地。”采访中,戴金路道出了养牛业家庭的困惑,如今随着农业机械化的发展,牛在农村的角色已经由传统的畜力转为纯商品性质,农民没有牛也一样种地,就必然要关注养牛的效益问题。
“去年年初开始,活牛收购价格持续上涨,已达到少有26元每公斤,较往年同期上涨30%。”采访中,除了对市场前景看好外,王现成更多的是对不确定性的担忧,越来越多的农户选择放弃养殖肉牛,散户养殖比较效益低,养牛企业困难也不小:“饲料、人工、地租等各项成本都在增加,去年上游牛苗来源紧张,牛苗价格较前一年上涨40%,达到历史最高位,压力是显而易见的。”
来自市农委的数据也印证了肉牛行业的困境,2012年全市肉牛出栏25万头,年末存栏19.4万头,年产牛肉3.75万吨。时间倒回至上个世纪末,蚌埠肉牛产业黄金期,全市约有存栏牛50多万头,市场供应充足,年出栏量在全省稳坐第二把交椅。“推动分散养殖向规模养殖转变,引导肉牛产业向优势区域集中,通过政策、项目、资金倾斜,扶持能够从事现代肉牛产业生产的专业户、养殖场、养殖小区,使其逐步成为我市肉牛发展的主体。”市农委副主任张国庆认为,养牛需要青壮年劳动力,而现在农村青壮年外出务工增多,农村劳动力缺口明显,在此情况下,亟需大力发展规模养殖。
高端养殖成掘金热点
新年伊始,市发改委公布市领导重点督办的103个重点项目名单中,总投入1.1亿元的安徽丰原农牧科技肉牛养殖加工产业化项目位列其中。目前,项目已备案立项,进入规划、用地、环评阶段,计划引进新西兰和澳大利亚纯种黑毛和牛400头,通过胚胎移植技术,达到纯种和牛2000头,建成后可实现肉牛存栏5000头,建设日屠宰150头、年屠宰5万头肉牛的大型屠宰加工厂。
全程参与项目选址立项的戴金路认为,这一消息无疑给蚌埠肉牛产业注入一针兴奋剂,独辟蹊径走高端肉牛养殖市场可有效推动市场发展。高档牛肉消费已经成为当代餐饮业的一种潮流。在国际市场上,国内高档牛肉的价格也维持在120元~300元每公斤,有些产品甚至标出了3000元每公斤左右的高价。
“这是尊重市场的必然选择,市场需求将带动肉牛育种和产业向更高档次方向发展。”产业的源头出现严重萎缩,对产业后续的链条,即生产加工企业的经营也将带来严重影响。行业不景气,不少企业纷纷降价收购牛源,专业肉牛养殖户积极性不高,收购价格下降更不愿意补栏,整个肉牛养殖产业就会形成恶性循环。
市农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市政府有意在肉牛产业上做文章,已经在制定有针对性的政策,在用地、税收、信贷等方面出台优惠政策,吸引一批有实力的企业投资建立龙头企业,大力推广“龙头+协会+农户”的发展模式,加快品种改良,把细管冻精改良技术作为肉牛生产体质增效的切入点,加速肉牛生产的步伐,扩大基础母牛群体规模,逐步摆脱以往购架子牛育肥为主的养殖模式。
兽药120信息网 www.shouy120.com